佛山陶瓷网手机版首页
佛山瓷砖陶瓷网总站
绿色首页

【绿色】新与老:一代接一代的绿色传承

lvse】2017-12-5发表: 新与老:一代接一代的绿色传承
佛山日报记者报道:鸡笼山顶,海拔418.7米,云勇林场最高峰。1958年,第一代云勇林场人,最先登上这座高峰种下杉树,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垦山造林序幕。他们不畏艰苦,一锄一镰,开辟出一片绿色林海

    新与老:一代接一代的绿色传承

佛山日报记者报道:鸡笼山顶,海拔418.7米,云勇林场最高峰。

1958年,第一代云勇林场人,最先登上这座高峰种下杉树,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垦山造林序幕。他们不畏艰苦,一锄一镰,开辟出一片绿色林海,奠定云勇林场的基础。

此后,迎着改革开放春风,一位又一位青年追寻父辈足迹,踏进林场,在各自岗位上奉献青春,传承父辈留下的绿色事业。

迈入新时代,一支年轻的专业力量加入云勇林场。他们用专业知识,在守护着佛山城市“绿肺”的同时,开展了多项科研探索,让这片公益生态林创造出更大的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。

回望云勇林场近六十载造林、护林路,筚路蓝缕,砥砺前行。云勇林场人始终意志坚定,一代接着一代干,久久为功,驰而不息,让大山深处荡起万顷林涛,涛声不绝。

“开荒牛”

艰苦奋斗激情燃烧

上世纪50年代,在宜林荒山面积较大的地区,国家陆续试办了一批以造林为主的国有林场。

正是那时,云勇林场诞生。

建场初期,没有任何家底可言,都是白手起家。时光倒流59年,看到的云勇林场是这番景象——

没有交通工具,从场部到工区需爬六七公里山路。

没有自来水,从山上引回的泉水一下雨就变成黄泥水。

没有好伙食,夜晚吃木薯充饥。

没有宿舍楼,从大自然就地取材,割茅草建工区茅棚……

日夜面对着茫茫荒芜大山,有些人承受不了,半夜卷铺盖下山,留下的成为云勇林场真正的“开荒牛”。只要在这里扎根下来的,他们都会扎得很深很深,心甘情愿为这片林场付出一切。这段艰苦岁月,76岁的严根开永远不会忘记。1959年6月,他独自一人用锄头挑着行李,沿着羊肠小道走进了荒山野岭里的云勇林场。

不待休整和犹豫,初来乍到的林场人进入了创业阶段,开始轰轰烈烈地垦山造林。

万事开头难,创业初期往往是最艰难的。“当时林场提出‘头顶青天,脚踏实地,艰苦奋斗’的口号。”1962年2月,还不到17岁就进入云勇林场工作的严天和,至今仍记得工友们在山上开荒种树,干得热火朝天的场景。一个工区种完树,就要跑到下一个工区。作为负责工友一日三餐的厨房伙计,职工黄进也要拎着锅碗瓢盆跟着转场。

在每年植树季节里,林场职工要起早摸黑工作10多个小时,晴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湿,披荆斩棘,埋头苦干。“一直在第一线工作,林场哪个山头、哪个工区、哪条防火线,都有我的足迹。”七旬退休老职工李辉谈起当年勤勤恳恳造林的事迹,仍满脸自豪。

新中国成立初期,百业待兴,那个年代的人,无论是其他国有林场还是其他战线,与天斗、与地斗,豪气干云,身上都有一股“艰苦奋斗、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”的精气神。云勇林场那群“开荒牛”也不例外。

从1959年至1976年,除了中间两年没有造林,在余下的16年里,云勇林场人都年年造林。据统计,截至1976年,云勇林场职工共种下杉树15431亩、松树6166亩、竹树107亩、果树20亩,共计面积21724亩。随后,云勇林场被评为全国500强林场和百佳林场,成为颇具实力的国营林场。

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历史不会忘记,这群勤劳、勇敢无畏的“开荒牛”,用一锄一镰开辟出的这片天地。

“林二代”

追寻父辈应对转型

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,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,国有林场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新时期。这段时间,一位又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,追寻父母足迹,走进大山,踏入云勇林场,成为“林二代”,开展了一场“绿色接力”。

他们发扬了老一辈云勇林场人不畏艰难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,立志扎根林场,将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,只为守住父辈创下的绿色事业。

1981年,一名15岁少女,进到云勇林场当起了临时工。两年后,她接替意外致瘫的父亲的班,成为林场一名正式职工,完成父亲未竟之志。这是杨婵娟所经历的难忘岁月。

“有一次上山抚育,砍藤树,不小心摔倒,手掌按到了镰刀上,严重受伤,至今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无法弯曲握紧。”杨婵娟左手的伤痕,深深烙印着他们这一代林场人的艰辛。

即使条件再艰苦,仍不断有老一辈林场人将自己的子女带进林场,这不仅仅是让他们有一份工作,更是出于一代接一代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召唤。

高明明城镇的严利章,也是名副其实的“林二代”,其父亲正是林场“开荒牛”之一的严根开。由于双亲都是林场职工,严利章从小就耳濡目染,渐渐在心中种下了一颗从事绿色事业的种子。

29岁那年,严利章追随双亲足迹,毫不犹豫地加入云勇林场,从事一线护林员工作。“好好干,不要丢人。要有责任心,守住这片林。”儿子初到林场时,严根开多次语重心长地叮嘱他。

严利章每天都会开着摩托车在林场巡山,与同事守护近4600亩山林的平安。遇上车辆无法通行的山路,他还需依靠镰刀“开路”。“虽然干着平凡的一线工作,但我会坚持下去,为云勇林场建设贡献一分力。”严利章说。

“林二代”、佛山市公安局森林分局云勇派出所教导员李礃生,最初进入林场时,如同他的父辈一样,参与了垦山造林等工作,后来才被调到派出所。作为一名森林公安,李礃生一干就是33年。

耐得住寂寞,吃得了苦头,方能守得住青山!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,因为塑料、陶瓷、铝材等建筑材料的出现,木材被代替,不再紧俏,云勇林场进入困难时期,甚至连员工基本工资都发不出,但不少“林二代”仍留了下来。

老一辈云勇林场人创业艰难,“林二代”守住这份绿色事业也极为不易。市场冲击,林场转型,与开荒牛相比,“林二代”的不易更多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外界的压力。开荒牛与天斗、与地斗,“林二代”与欲望斗、与诱惑斗,最终守住并壮大了父辈、前辈留下的绿色事业。

面对市场冲击,应对林场转型,这些“林二代”以及和他们同处这个年代的同事经受住了考验,如今已成为林场的骨干、主力。

新生代

运用专业开展科研

今天的佛山,让生态成为常态,让绿色成为底色,打造永续发展的绿色都市,需要一批又一批“绿色使者”奔赴生态文明建设前线。

对云勇林场来说,更好地发展公益生态林、景观生态林,就要让它发挥出更多生态功能,而市民也希望看到真正原野森林风光等更优质的生态产品,这就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来创造。

2014年,云勇林场迎来首位研究生。从小生于农村、长于农村的叶小萍,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,放弃了在深圳更有晋升空间的就业机会,毅然选择到云勇林场,回归大自然怀抱。

初到林场,她时常跟着老科研人员上山调查、采集数据、观察树种。“老一辈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,我也想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,让这片林子长得更茂更绿。”叶小萍希望不断加强专业学习,把林场的好经验推广给周边村民乃至周边城市生态林。

跟随叶小萍步伐陆续而来的,还有四名研究生。这支专业的力量队伍,不仅继承了老一辈云勇林场人吃苦耐劳、专心干事的品质,还给林场注入了新鲜血液,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发展动力。
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。虽然工作环境不再像以前那般恶劣,但新时代的云勇林场人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。

这几年,云勇林场尝试从景观改造、造林模式等方面寻找新突破。

从小就热爱植物学的查钱慧,对云勇林场每一种植物都能如数家珍,一眼看到便能辨别出来。平时,在参与精准提升森林质量、调整树种结构、保持生态稳定性的工作基础上,她还要与其他10位科研人员在林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。

目前,该林场着手开展四个科研项目,包括云勇生态林养护中心生态景观林抚育技术研究、越南抱茎茶等几种花茶在风景林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、油茶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、云勇森林公园植物本底调查与保护。

埋头从事科研,喜欢在深山林子中与花草树木打交道,这是“90后”云勇林场人的共同心声。正如查钱慧的微信签名所言,“让祖国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”,这是她们这一代的共同愿景。

岁月流转,不变的是初心。一代又一代云勇林场人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森林,永远守护着、保护着这片林海。

对话

1929年出生的陈友梅与1992年出生的谭莎

1929年出生的陈友梅,是年纪最大的老一辈林场人。1992年出生的谭莎,是林场引进的5名研究生之一,成为年纪最小的新生代林场人。两代林场人,跨越六十余载对话,会流露出哪些相同或不同的情感?

记者:您为什么选择进入云勇林场工作?

陈友梅:起初丈夫在高明西安农场工作,我在那里做出纳。后来,丈夫到云勇林场了解情况后,坚持要来这里工作,我也就随他过来。

谭莎:读研究生时,就已听说过云勇林场,给我一种神秘感,骨子里向往大自然。不过,从来没想过会来林场工作,兜兜转转,刚毕业就到这里上班,应该是一种缘分。

记者:您初到云勇林场时,工作与生活环境怎样?

陈友梅:那时林场很荒芜,交通不便,环境十分恶劣。场部只有一间砖瓦房,职工只能搭茅棚来住。办公地方没有电无法用风扇,工作时一手抓笔一手拍蚊子。

谭莎:相比老一辈,我们的住宿、出行、伙食等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。而且工作环境也很好,在花园式环境里办公,每天都能呼吸新鲜空气。虽然有时要上山工作,但林区道路基本硬底化了,比较方便。

记者:您在林场负责哪些工作?

陈友梅:刚进来林场时,跟着职工一起种树、铲防火线,后来负责会计工作。上世纪60年代,林场经济很困难,连技术员都要弄辣椒酱卖。

谭莎:负责养护工作,有时跟随老职工深入林区标记树种。老一辈阅历丰富,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。作为90后,思维活跃,接受新事物能力强,还需不断开阔视野。将坚持干下去,发挥专业所学,种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树林。

记者:您希望云勇林场未来往哪个方向发展?

陈友梅:希望林场能继续保护这片生态林,种植更多树种,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森林。我的四个子女都在林场长大,对这里很有感情,过年时会开车回来看这里的一草一木。

谭莎:守护好这一片绿色,科学合理地管理,让它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益,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。不忘使命,守护好大森林。

总策划:宋卫东

策划:陈晓大

统筹:佛山日报记者尹保山、于祥华

采写:佛山日报记者梁建荣、郑奕纯、路帅

绿色lvse相关"新与老:一代接一代的绿色传承"就介绍到这里,如果对于绿色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,谢谢对绿色lvse的支持,对于新与老:一代接一代的绿色传承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。

瓷砖相关 绿色陶瓷 绿色厨卫 绿色建筑 绿色建材 绿色认证 绿色标志 ,本资讯的关键词:绿色传承

(【lvse】更新:2017/12/5 1:01:21)
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赵志顺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目前中冶集团承建的系统钢铁环保项目占国内钢铁市场的90%以上,占世界钢铁市场的60%以上,计划未来占到全球的八成。工信部 >>
很多人都有疑问“帅丰集成灶怎么样”,其实要想清楚这个问题,就要先说一下目前厨电行业的大环境。人们受到自身经济水平提高和西方现代厨房文化的影响,越来越热衷于现代化的厨房。现代厨房最突出的特点就 >>
最新资讯  优势批发  最新供求  
 
返回上一页    回顶部    回首页